近年来,美军在新型战机的研发上有所进展,尤其是其六代机项目F-47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最近,我和朋友谈到这一话题时提到,这款飞机预计将在2028年进行首次试飞,时间点恰好与特朗普可能结束任期重合。
美国空军的一位高层指挥官毫不避讳地表示,F-47的目标是确保美国在空中的优势,并强调该机的重要性。然而,从他们频繁的表态中可以看出,其实在应对太平洋地区“高端作战”的压力下,美方显得有些急迫。
根据公开信息,F-47的作战半径超过1800公里,相比现役模型提高了25%,具备两倍音速的速度以及全频谱隐身能力,还能与无人机协同作战,这使其在一些方面优于目前的五代机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该项目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从2007年开始构思,到2010年启动研究,再到2020年试飞首架示范机,F-47历经波折。去年5月,美军因等待新政府的决策而暂停项目,直到今年3月底特朗普才批准波音负责生产,并正式命名为F-47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截至目前,官方仅发布了两张经过处理的图片,重点部位被故意模糊处理——例如机头两侧似乎采用了“鸭翼”设计,这引发了爱好者和专家们的热烈讨论,其中不少人认为这种设计可能对隐身性能产生负面影响。
与此同时,中国在此情境下采取了相对低调的策略。去年末,两款疑似六代机的原型机先后成功试飞。其中,成都制造的J-36机长约23米,翼展近19米,采用了无尾翼及双三角翼设计,起飞重量约55吨且配备三台发动机,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,弹舱也可容纳远程导弹。
另一款来自沈阳,聚焦於三角布局,大幅提升了矢量推力和隐身性能。这一系列创新让西方观察人士大感意外,认为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。
不仅在飞机领域,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。今年2月,科研团队展示了一款新型斜爆震发动机,使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并测试其最高速度潜力达到16马赫。这款发动机在传统冲压发动机基础上升级,实现了更轻便且更高的推重比,其设计增加了壁面微凸起,以促进更快速的燃烧过程。
从美国方面看,F-47的推出,不仅是技术竞争的体现,还有明显的政治涵义。特朗普称之为“漂亮数字”,甚至表示这是史上最先进、性能最强、杀伤力最大的飞机,透露实验机已经秘密试飞多达五年。美军计划至少采购185架,但开发的费用据说已超过200亿美元,总预算或达到数千亿,每架成本预估在3亿美元以上。
相比之下,中国在研发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效率,得益于体制上的集中资源优势,较少受到军火商或党派间争执的影响,关键技术实现起来则更加顺畅。
在战略上,美国打造F-47主要是为了针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反介入能力,美军明确表示,此机的飞行半径需超越F-22,提高大规模作战能力,从更安全的基地发起作战以降低风险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还在无人机集群控制以及协同作战等技术上取得了迅猛进展。未来,若六代机与无人机结合运用,将大幅提升空军的作战效能。
总体来看,六代机的竞争已然开启。除了隐身、速度和机动性,这类飞机将需要具备战场感知能力、无人机协同作战,以及利用AI辅助决策。中美之间的博弈将直接影响空战格局。
然而,F-47项目内部的争议依旧存在,有评论指出其高昂的花费或会影响其他装备的预算,同时技改突破的空间问题也成为讨论焦点。此外,中国同样必须继续攻克高端材料和航电系统领域的难题,积极加大资金投入。
综合来看,美军此次宣布新型战机的研发进度,既是回应中国航空实力增长的举措,也反映了中美军事博弈的特点。尽管中国的表现相对低调,但实力却不可小觑,从追随者到同台竞争,这一转变本身就是不小的成就。未来这场竞争如何演变,将直接关系到全球的战略格局。
发布于:广东省